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暨第四届丹寨非遗周活动即将开幕。连日来,丹寨县各乡镇(街道)正紧锣密鼓、精心筹备。其中,扬武镇已全方位准备就绪,静待盛会启幕、精彩亮相。
早晨7点,扬武镇“婚俗文化”方阵中的“新娘”扮演者们便开始对镜梳妆——盘起乌发、描画柳眉、穿上婚服、佩戴银饰。历经三个多小时的精心打扮,一套完整的新娘盛装终于完成。随后,“新娘”与“新郎”们结对相伴,手撑红伞,走入金黄的稻田中认真排练队形。
丹寨县扬武镇联盟村村民李怀团说:“我们也希望通过服装的展示,还有银饰的佩戴,让更多人了解到我们苗族的风俗文化,让大家喜欢上我们的民族服装。欢迎大家来丹寨,一起参与其中。”
在苗族传统婚俗文化中,自女儿出生起,母亲便开始为她筹备嫁衣,从服饰、头饰到银饰,每一样都需在女儿成年之前精心备齐。无论是服饰上的一针一线,还是银饰上的一敲一锤,都承载着父母对女儿无尽的爱与牵挂,也寄托着对她未来美满生活的深切祝福。
丹寨县扬武镇龙塘村村民王贵萍说:“我正在绣的这个是腰带,绣一条腰带需要三四个月才能完成,每个苗族妈妈都会给自己的女儿绣,在女儿出嫁之前绣完。这对于苗族姑娘来说是特别珍贵的,是来自妈妈的爱。”
除“婚俗文化”方阵外,该镇还重点打造了“蜡染技艺”与“农耕文化”两大巡游方阵。这些天,各蜡染工坊的手艺人都在加紧筹备巡游作品,其中“8米蜡染展画”和“苗族龙型玩偶”最具代表性。此外,农耕文化展区,也早早备齐了风簸机、犁等各类传统农具,待巡游当天逐一亮相,展现苗族农耕文明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贵州草木染服饰有限公司设计师游富能说:“目前我们做了一个大概有一米8到2米的,一个大型的龙,工艺采用了丹寨传统的手工画蜡的蜡染布,从打版到设计、染色、缝制再到塞棉,整个过程由我们自己来完成。”
贵州云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正江说:“我也想把这些农具带到非遗周上去,让那些外地的游客,看到我们现在老一辈用的这些农具,让他们也体会到老人的智慧。”
据了解,本次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暨第四届丹寨非遗周活动扬武镇共组织了包含“婚俗文化、蜡染技艺、农耕文化”等主题的5个方阵。此外,在巡游当天扬武镇计划将“硒锌米”“硒锌茶”等当地特产搬上“舞台”。
丹寨县扬武镇副镇长张维说:“扬武方阵主打的是白领苗的蜡染,还有八寨苗的婚俗,苗族地区的农耕文化,希望通过这个方阵,把我们的亮点,包括扬武镇现有的一些旅游产业、产品推向全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