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暨第四届丹寨非遗周正在火热进行中。本届活动全新推出的“科技赋能非遗传承体验新空间”,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让非遗以更鲜活、更贴近时代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吸引众多年轻人踊跃参与,掀起一股非遗体验热潮。
在丹寨县万达小镇尤公广场的“科技赋能非遗传承体验新空间”内,人头攒动。来自城关第一小学的学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兴致盎然地体验各类科技融合非遗的项目,大家在沉浸式的互动体验中,深切体会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丹寨县城关第一小学学生姜俊妍说:“我第一次来到这个AI构成的世界,我们将蝴蝶妈妈涂上颜色,摄像头就可以把它投影在这个空间上面,我们与它互动,感觉自己都飞翔了起来,特别激动,特别开心。”
非遗的保护,关键在于传承。在展厅里,从以苗族蜡染为灵感的沉浸式光影艺术《天地织形·露华凝彩》,到可以AI生成丝绸纹样的交互装置《趣构成纹》,再到可以穿越时空寄信的“车马慢·书” 互动艺术,每一项体验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深入肌理的文化洗礼。它让深藏在古籍、村落里的古老技艺,变得可感、可触、可互动,真正实现了非遗的“活态”传承。
丹寨县城关第一小学学生魏羽萱说:“一走进科技展就让我感到非常神奇,有鸟笼、打鼓这些项目让我感觉到非常神奇,把非遗与科技融合在了一起,将来我要好好学习,把这些非遗传承下去。”
丹寨县城关第一小学学生罗萱说:“我今天体验了‘宇宙猜想’,我先戴上VR眼镜,我看到我坐在恐龙上,我体验到了科技的强大,有一种让我自豪的感受,以后在学习中我会努力学习,成为新一代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据了解,科技展汇聚了中央美术学院、京东方艺云、风语筑、光禹莱特、宇宙猜想等5家院校和创新企业,共展出了《鸟鸣花飞》《宇宙猜想“科技赋能·非遗焕新”主题展》《非遗里的中国陈列馆项目展》等13个项目。通过开展“非遗+科技”的创新实践,打造出一个长期开放的“科技赋能非遗传承体验新空间”,持续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沉浸式的非遗互动体验。
宇宙猜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冯琬璐说:“‘宇宙猜想’我们带来了VR大空间沉浸体验和数字互动体验两个部分。在VR体验区我们用户戴上VR眼镜之后可以沉浸体验侏罗纪世界的景观和甲骨文的起源。在数字互动体验区可以通过AI技术的融合,一键式的生成数字形象,沉浸式的体验苗族服饰的魅力。”
光禹莱特数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商务拓展总监张梓烨说:“我们创新打造了沉浸式AI交互话题空间,我们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苗族蜡染技艺和二十四节气作为文化内核,空间特别融入了AI交互技术以及数字光影技术,让来参观的游客可以突破我们的空间能够好地去领略非遗之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