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皋乡依托乡域丰富的非遗资源,深化“非遗+传承”“非遗+研学”“非遗+旅游”的多点融合发展模式,更好地释放非遗文化和旅游价值,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非遗+传承”增活力。深入开展乡村田野调查,寻找乡村能工巧匠,充实非遗名录和传承队伍,通过举办非遗传习班、非遗新人作品展演展示等活动,发现和培养兴趣爱好者、潜力者,特别是年轻群体,不断集聚非遗传承实践人群,激发非遗传承人的文化自信,增强其传承实践能力。同时,积极开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贵州省工艺美术大师、州级非遗项目、州级传承人等申报。目前,南皋乡共获命名非遗项目累计1项,州级以上非遗传承人共计4人,其中国家级2人、州级2人。
二是“非遗+研学”促发展。以古法造纸、苗族刺绣、苗族银饰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为主要研学目标,打造石桥村、清江村等串联成线的非遗研学旅游精品线路,将非遗工坊建设成融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展览销售、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业态研学文旅基地,游客可参与非遗工坊的产品设计、生产加工等过程,丰富旅游业态。探索设计“半日体验游、5日浅学游、半月中度研学、一月深度研学”等非遗研学旅行活动,形成集参观、体验、教育、传承等功能于一体的非遗研学产品体系。目前,全乡非遗研学基地5个,非遗研学游年收入可达50万元以上。
三是“非遗+旅游”助融合。依托古法造纸、苗族刺绣、农耕文化等非遗资源,整合上级专项补助资金等围绕清江传统民居村落、楠木群、天然石桥、穿洞、古纸园、纸街、风雨桥、大簸箕苗族风情寨等景观,完善基础设施和升级打造,全方位提升民宿、餐饮、农家乐等配套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同时,利用万达雄厚旅游资源,与万达小镇开展项目联建、活动联办、路线联通、宣传联营,实现客源互相输送,促进非遗传承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今年以来,全乡共接待游客2万余人,旅游年收入达70万元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