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中心
  • 政务微信
  • 政务微博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动态
乡镇风采 | 兴仁镇:“一二三四”工作法,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字号:


为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兴仁镇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抓手,创新建立“一二三四”工作法,持续推进农村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打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成立一个专班,强化统筹抓落实。组建由镇党委统筹、镇政府主抓、各中心(办)协同、村组落实的四级责任体系,成立由镇党建工作办、综合执法队、党务政务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4个责任部门的专班,建立“镇村联动、分片包保、责任到人”的责任体系,镇级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及时掌握工作推进情况,安排部署重点工作,形成四级齐抓共建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镇专班到各村指导工作20余次,有效提高各村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对发现的128个问题已督查整改。



创新两种宣传,“歌声+”驱动促推广。一是创新“山歌+苗歌”新形式。以组织群众“对山歌”的方式,将“两清两改两治理”政策融入“山歌”“苗歌”中,同时自编朗朗上口、接地气的“顺口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抽象的政策变得生动形象,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唱响人居环境整治“好声音”。二是组建多种宣传模式。通过实地培训指导、入户座谈宣传、LED屏推送宣传标语等形式,引导农户做好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公共卫生,做到室内外干净整洁、物品堆放有序,推动群众从“被动整改”向“主动参与”转变。截至目前,全镇各村累计召开院坝会50余次、小组会100余场次,组织群众“对山歌”15次,参与人员400余人次,微信转发各类宣传信息100余次。



实施三个步骤,刷新镇村新风貌。一是明确内容,全面摸底排查。组织镇级专班、村“两委”、驻村工作队逐寨逐户开展排查,对乱堆乱放、残垣断壁、改厕、改圈、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清理进行摸清底数,掌握基本情况,收集问题图片,建立问题台账。二是制定整改措施,抓实整改进度。根据问题台账,按照难易程度,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时间节点及整改负责人,组织人员限期完成整改,倒排工期表,确保存在问题真抓实改,人居环境逐步提升。三是守好整改成效,形成长效机制。让“排查-整改-销号”形成闭环机制,解决突出问题,排查“查”得出问题,整改“改”得出成效,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截至目前,全镇累计组织开展卫生清理1800人次,清理乱堆乱放90余处,清理残垣断壁15处,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0余吨,启动改圈46个,启动改厕260户、完成验收63户。



推动四个养成,擦亮乡村生态底色。一是养成个人干净卫生好习惯。倡导文明行为从个人做起,做到“勤洗澡、勤打扫、勤换衣、勤收拾”,以个人影响家人,以“小家”影响“大家”,从“被动”化为“主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二是养成房前屋内屋后卫生清理的好习惯。继续团结广大妇女群众,在环境整治中充分激发妇女群众主体作用,引导妇女群众自觉清理好自家门前“雪”,确保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农用物资等物品,分门别类整齐摆放,并鼓励群众栽种花卉,实现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蜕变。三是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从自身做起,树立“垃圾不落地”意识,随身携带便携垃圾袋收纳果皮纸屑,让村级少一点乱丢乱放垃圾,多一点文明行动倡导。四是养成自觉参与村级人居环境整治的好习惯。将“村级是我家,环境整治靠大家”的宣传口号宣扬出去,引导村民从“被动整治”转向“主动维护”。同时,将环境卫生内容维护纳入村规民约,依托村民议事会等强化道德约束,推动文明习惯养成。截至目前,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志愿活动超2000人次,根据实际情况,22个村修订村规民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