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暨第四届丹寨非遗周青年交流营在丹寨万达小镇民族文化活动中心举行,论坛通过圆桌对话的形式,组织青年非遗传承人与视频创作者围绕“非遗出海”话题,探讨非遗如何借助网络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庹祖海、亢清泉、马秦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员代表付俊海,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李培敏,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白登亮,丹寨县委副书记、县长张登利等出席。对话会由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化数字资产研究室主任邓丽丽主持。
首组对话聚焦视频创作者如何从个人热爱走向文化使命,深入探讨了如何发现非遗之美并转化为动人内容,以及在创作中平衡“守正”与“创新”的关系。第二组对话关注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的融合,探讨如何运用现代表达增强手工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第三组针对表演性和声音类非遗项目,讨论如何在短视频时代通过“讲故事”打破传播壁垒,实现有效传播和情感连接。最后一场对话探讨了非遗国际化传播的挑战与机遇,研究如何找到让世界观众共鸣的“通用语言”,将非遗转化为受年轻人欢迎的时尚潮流。
整个论坛通过多角度交流,为非遗的当代传播和国际推广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展现出新一代传播者将个人热爱转化为文化使命的担当与创新。
视频创作者国翠儿说:“大家来到这一方土地,对于非遗拥有全新的认识,每次都是常学常新的,你会发现比如其他的创作达人也都不断地在进步,在突破自己,这也无形当中给了我们自己力量,勉励自己也要不断的突破,不断的进步。”
视频创作者阿米朽说:“在这个地方,去游玩的过程中,就是一些非遗项目,我们可以亲身去做体验,不仅是大家熟知的这个扎染跟蜡染,还有制作鸟笼,还有那个造纸,我也觉得非常的可以,值得大家去体验跟学习一下。而且这一次丹寨非遗周,还请来了全国各地的非遗项目进来,就是我来到这个地方,就看到全国各地的非遗,都可以做一个浅浅的体验,还有美食也可以品尝,我觉得非常的棒。”
陕北民歌代表性传承人任霞说:“一踏上丹寨的这片土地,我就感受到了浓郁的民族文化和热情,全国上百项的非遗项目在这里交汇,而我们陕北民歌就是这颗星河中来自黄土高坡的一颗星,我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不仅能将我们陕北民歌的粗犷豪迈带给广大的朋友,也能够深入学习到全国非遗的细腻与多彩,让我们不同地域的非遗项目能够在这里交汇互鉴,碰撞出新的火花。”
海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符慧莉说:“我来参加此次活动,我是觉得大家就是从小博主做到大博主,大家都是有个过程,其实我们非遗我们黎锦也好,各个行业的传承人老师也是可以从慢慢的一步一个脚印,从0到1慢慢去拍摄它的一个过程,就是可以沉浸式的在体验非遗,我觉得这样慢慢做还是可以做起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