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雅灰乡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州、县委重大决策部署,按照“五步工作法”和产业“八要素”要求,大力实施主基调主战略,强力推进“春风行动”、“夏秋攻势”和“百日会战”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脱贫攻坚进入了新阶段,为实现减贫摘帽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粮食播种面积5300亩,其中水稻3100亩,玉米1495亩,其他作物1530亩。畜禽存栏41621头(羽),其中:生猪存栏11652头,牛存栏1974头,羊存栏523只,家禽存栏27112只(羽)。全乡畜禽出栏43516头(羽),其中:猪出栏12425头,牛出栏2186头,羊出栏595只,家禽出栏28310只(羽)。农民可支配收入为8045元,增长率12.1%;2018年来储蓄存款额为5365万元、储蓄贷款额数为7746万元,较年初储蓄存款额相对增加595万元、储蓄贷款额增加669万元。
(二)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落实“六个精准”,狠抓“五个一批”,压紧压实责任链任务链,打好“四场硬仗”,以“三率一度”和“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为标准,完成送陇、上从、杀益、杀高、夺鸟、排受等6个村出列和贫困人口414户1503人脱贫。一是通组公路建设快速推进。实施夺鸟村潘家寨,杀高村大龙-乌显沟、排洞、平家寨-也努,上从村雄家寨,羊场村下寨等7条15.88公里通组公路建设,全乡村组公路硬化路达100%以上。二是扶贫产业成效明显。大力实施“6个1”产业工程,建成绿壳蛋鸡养殖基地2个、蛋鸭养殖基地2个、野鸡养殖基地2个、土狗养殖基地1个、鹅养殖基地1个,发展食用菌基地45亩、蔬菜种植示范点50亩,新增中药材种植703.8亩、蓝莓种植325.68亩、雷竹种植130亩,带动400余户贫困户发展致富。发放“青扶贷”创业基金260.2万元,助推产业发展。三是“三保障”切实加强。在校生共719人,其中中心学校学生699人,送陇教学点20人。寄宿生693人,住宿率96.65%,留守儿童学生177人。适龄儿童学生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100%。在校生均享受营养餐等惠民政策。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7281人,参合资金87.37万元,参合率102.22%,门诊、住院补偿1.0468万人次,合医基金补助报销366.5万元;对民政医疗救助对象实行“一站式”即时结报,实施大病医疗救3人,发放医疗补助金0.86万元。2018年完成住房保障工程房屋维修加固改造881户,其中拆旧建新13户,组织1120户农户自主翻瓦,发放青瓦336万片。2018年实施危房改造共9户,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4.3万元。四是易地扶贫搬迁取得新成效。完成2016年度易地扶贫搬迁25户的旧房拆除和复垦复绿工作,兑现复垦复绿补助资金32.7万元;完成2017年度283户1199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户抽签分房和搬迁入住安置工作;完成2018年度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户84户320人。五是群众脱贫攻坚工作认可度提高。积极开展“帮、教、管、查、奖、罚”工作和组织各村级开展“我劳动我脱贫我光荣”活动,加大了干部政策培训,加大了对群众的走访,提高了干部与群众交流的能力,切实提高了群众认可度。
(三)基础设施取得历史性突破。一是实施完成162.1万元的水毁修复工程,改造道路7处共3.5公里,铺设管道2100米、人行道水泥花砖安砌4400平方米、砖砌圆形雨水检查井35座,砖砌圆形污水检查井37座、安装污水管1816米,安装雨水管250m,建设雨水口70座。二是雅灰羊高片区综合治理项目投资515.3万元建设雅灰老街至刘家坟、改有桥湾毕至懒远、也斗岗至党干、羊高至刘家寨、大寨至鸟王、大寨至干江等6条产业道路共12公里,完成节水管网14738公里。三是雅灰乡农贸市场完成投资60万元建成交易大棚600平方及摊位100个,有效改善雅灰群众农特产品交易环境。四是投资3.5万元建成杀益村党荣寨水井渠700米,受益农户100余人。五是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项目15个,受益人口3231人,项目总投资为165.75万元。
(四)增进民生福祉大幅提升。一是群众生活得到保障。2018年城乡低保280户779人、特困人员50户52人、高龄老人131人、优抚对象35户36人、生活困难救助65户227、自然灾害补助199户696人,共发放低保金228.89万元、特困供养资金50.787万元、临时价格补贴8.8万元、高龄补贴14.376万元、优抚金16.52万元,发放困难救助6.7万元、自然灾害补助12.9万元。春节等节日走访慰问军属、老复员军人、老党员、离任村干、孤儿等129人,发放慰问金共5.68万元。救助困难群众508户1513人次,发放粮食28.35吨、棉衣78件、棉被103床。二是卫生水平得到提升。乡卫生院设有门诊、住院部、数字化门诊、妇幼保健等8个科室,住院病床15张;12个村卫生室,配有12名乡村医生。家庭医生签约3704人,签约率95%。随访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1387人次,妇检512人,各项节育手术54例,新生儿疾病筛查3人,儿童体检1115人次,孕产妇规范管理48人,B超检查186人次,住院分娩54人。三是巩固提升“双阳行动”。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留守妇女236人,走访慰问2100余人次,送去慰问物资烤火器196件、衣物563件,为留守儿童送去学习用品710余件,提供亲情电话252人次,辅导完成作业368余人次,心理疏导171人次;帮助留守妇女出发展点子90个,通过合作社等带动就业发展130人次。
(五)创新发展活力加快释放。一是深入推广“十户一体”。在上年组建173个“十户一体”涉及农户2187户7151人的基础上,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十户一体’+农户”发展模式,加强“四联四创”,巩固提升“十户一体”成效,推进各村扶贫产业、卫生整治、社会治安、公益事业发展。二是加强推广“三转”。2018年以来,再实现懒转勤5户12人,勤转能8户19人,能转富10户29人。各村将“三转”行动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奖勤罚懒机制,有效调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推广“三育三带三增”模式。把产业大户培育成村“两委”班子成员1人,把村级致富能手培养成后备干部19人,把产业大户、能人、知识青年培育成党员5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9人。以“三带”模式带动发展西兰花、西葫芦、黑皮冬瓜等蔬菜种植200余亩,元胡、吊瓜等中药材种植300余亩,黑毛猪养殖基地1个、绿壳蛋鸡养殖基地1个、蛋鸭养殖基地1个,食用菌种植基地1个,辐射带动贫困户976户3601人。实施“三增”,将村干部年薪提高到4万元以上,保障了9个村43名村干部基本生活,有效稳定了村级干部队伍。
(六)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卓著。一是推进“农村清洁风暴行动”。配备垃圾运转勾背车1辆、驾驶员3名、保洁员61名、垃圾箱60个、垃圾桶600个、封闭式手推车51台,清理卫生死角50余处,整顿占道修理经营店面45余户,清理野广告210次1600余条,清洗街道68余次,运转垃圾615箱300余吨。二是实施“河长”制度。加强对雅灰乡境内猴子河、排调河共35余公里河道治理。三是生态林业建设。完成造林500亩,补植250亩,四旁植树5000株,义务植树200株。发放森林防火宣传手册2000余份、林业法律法规知识问答1800份,悬挂宣传横幅16幅。签订了森林防火责任书9份,各村与农户签订了森林防火公约2000余份,设立8个森林防火检查点,开展巡查宣传100余次。完成退耕还林600余亩,栽种精品水果苗6.1万株。完成97000亩林地全面踏查和15个临时样地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七)美丽乡村和谐社会稳步推进。一是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建设。加大送陇村传统村落建设投入,打造成为民族文化丰富、建筑独具特色、环境优美的靓丽传统村落。二是推进综治维稳工作。开展平安建设、扫黑除恶、禁毒、反邪教、法治教育等工作宣传活动共3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发放平安建设宣传水杯20000余个,发放法律书籍500余本,普法围裙3000余条、手提袋1000多个,悬挂普法宣传标语30余幅。加强对各村、各工作单位、工作部门的各类矛盾纠纷、信访突出问题进行排查化解,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2起,调处成功12起,调处率100%。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2起、调处12起、调处成功12起,并协同有关部门加大力度对历史遗留纠纷案件进行调处和稳控。三是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印发《雅灰乡人民政府关于成立雅灰乡2018年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通知》、《雅灰乡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的通知》,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贵州省安全生产条例》、《黔东南州农村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党政领导带队检查安全生产工作24次,主持召开或参加安全生产会议17次,签订各类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100余份。
(八)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是学习贯彻精神,提高政治意识。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在贵州代表团讲话精神6次,组织学习省委、省政府“五步工作法”、产业“八要素”要求3次,组织学习省、州、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相关会议精神5次,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职工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担当意识、责任意识。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持续聚焦“四风”问题。今年新发展党员15名,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配强村党支部班子,全乡村党支部书记9人,其中致富带头人2人、创业能人5人、技术能人2人。成立“减贫摘帽攻坚队”9支队伍55人,成立临时党支部9个30余人。研判调整第一书记4人、驻村干部3人,2018年轮战驻村干部共43人;扎实开展党支部建设年,按照“八个规范化”打造支部建设示范村2个,增强了基层组织脱贫攻坚凝聚力。三是宣传树立先进典型。表彰“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3名、“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24名、“脱贫攻坚优秀党务工作者”12名。四是激励担当,整治不作为。以会代训,激励干部职工在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树立有为才有位的用人导向。工作任务以台账清单下发,按时督查,将督查结果作为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定性依据,并及时开展整治,确保达到惩前毙后、治病救人的效果。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是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我乡9个行政村(12个老村),2016年出列1个,2017年出列3个,2018年出列6个,脱贫人口中有孤寡老人77户104人、孤儿14户20人、大病6户16人,这部分弱势群体转移性收入占比较大,为确保这些人收入达标,需加大帮扶力度,多方式增加收入,补齐短板。
二是基层党组织不够强。我乡9个村级党支部班子中,工作能力、发展能力相对较弱,产业发展相对好的村有瓮帮村、羊高村、夺鸟村,其余村相对不够强,扶贫产业推进力度不够,进度相对缓慢。
三是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我乡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条件差,土地贫瘠,扶贫产业发展难度较大。目前,发展好、涉及面广、带动多、成效好的扶贫产业仅有山鸡养殖和黑毛猪养猪。蓝莓、中药材等产业处于建设阶段,缺乏专业技术支撑,扶贫带动成效不够显著。
四是配套产业发展滞后。雅灰乡七彩山鸡、黑毛猪、茶叶等产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由于缺乏配套产业的带动,发展后劲不足,产品仅停留在初级阶段,未实现加工升级和形成高端品牌产品。
五是产业发展技术缺乏。乡级农技人员缺乏,产业发展技术和管理能力支撑严重不足,导致很多农户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成效不明显,甚至有些农户仍然存在不敢试、不敢闯、不敢干的思想,发展脱贫致富压力大。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建强基层党组织。举办村级党员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通过培训、培育,提高村级党员干部业务能力、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对9个村“两委一队三个人”作用发挥情况进行研判,选优配强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干,建强基层党组织,促进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
二是强化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强化脱贫攻坚“一日一调度”工作机制,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及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关于印发<关于落实“帮、教、管、查、奖、罚”措施切实提高群众认可度实施方案>》(丹脱指通〔2018〕62号)文件要求,及时制定落实工作措施,提高干部的政策知晓率及入户工作的能力,加大干部政策培训,加大对群众的走访,提高干部与群众交流的能力,切实提高群众脱贫攻坚工作认可度。
三是着力发展生态品牌产业。采取“品牌带产业,企业带基地、合作社带农户”措施,紧紧抓好用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继续实施好七彩山鸡、林下绿壳蛋鸡养殖等特色产业项目,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和薄弱环节。大力发展食用菌、生态家禽等特色优势产业,确保雅灰有1个特色种类,每个村有1个优势品种。
四是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动员更多群众积极参与。同步做好后续服务工作,解决搬迁户生计和就业问题,促进搬迁群众的社会和谐和稳定,确保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五是着力推动村级经济发展。加大村集体经济投资力度,引导村级因地制宜积极发展黑毛猪、七彩野鸡、绿壳蛋鸡、蛋鸭、蔬菜、蓝莓、中药材等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村级收入。建立“农校对接”“农企业对接”“农超对接”等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带动群众发展致富。
六是提升群众发展内生动力。增加对贫困户农业技术培训,举办农村黑毛猪、野鸡、蛋鸡蛋鸭、山羊养殖,西葫芦、白菜、吊瓜、天麻、食用菌、蓝莓种植以及渔业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同时,组织农村致富能人、创业能人、技术人员等外出考察学习,提升群众发展致富内生动力。提供县域就业岗位信息,引导群众就业增收。
中共雅灰乡委员会
雅灰乡人民政府
2018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