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中心
  • 政务微信
  • 政务微博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丹寨 > 文化旅游
铜鼓舞之乡——排佐
字号:


排佐的美,我们第一感觉到的是她的高山之美、气候之美。排佐苗语叫做“编赳”,坐落在丹寨县兴仁镇东部,山高气爽,景色迷人。站在这半山腰上,相信大家已经感觉到排佐的空气是如此特别的清新,就是与别处不一样!这里的三座高山海拔都在1270多米以上,呈等腰三角形拉开,相距约四公里,山岭相连,其中“别夺坡”和“袖箭坡”已车通山顶,免您徒步登山之苦。站在这三座高山之巅,可东眺雷公山、南俯三都、西望龙泉山、北视情郎山脉和凯里香炉山等四面八方美景,苗岭风光尽收眼底,一览无余,令各位大开眼界,心旷神怡,真正领略到高瞻远瞩的豪情,感受苗岭之魅力,叹为观止!排佐寨子海拔1009米,有5个自然寨,房屋密集,大多为三间两层木质楼房,是典型的苗家山寨。寨子背靠的这条横贯南北、东西交错的岭就是长江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与此山岭相连的两座形状各异的山峰“别夺坡”和“牛角峰(又名‘老鹰咀’)”南北遥首相望、环抱左右,地势有如一把大靠椅,地形独特、雄伟、峻峭、秀丽,过往行人个个皆碑。“椅”中梯田层层,乃苗家田园风光的典型;房屋依山而居,错落有致,古树掩映,有着高原农村特有的秀美、静怡。岭西南面宽阔空旷,南风无阻;北面岭、峰相连,形成天然屏障横挡北风侵袭。排佐这特有的自然环境,是大自然的杰作。因受地理及高原季风气候的调节和影响,造就了排佐自然天成、独一无二的良好的气候条件,和风阵阵、空气清新,春暖秋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气候宜人而又四季分明:春来阳光融融,鸟语花香;夏令南风徐徐,格外凉爽;秋临梯田灿灿,稻香鱼肥;冬至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总之一句话,排佐实在是消暑度假、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排佐不但山美、气候好,而且自然物产丰富,尤以盛产蕨菜、山楂果、八月竹笋、香菌而著称,叫人赞不绝口,无论您哪一个季节来都有收获。

排佐的山美物美、气候美,水更美。这里远离城市,空气质量优,水质也特别好、特别甜,不仅炊壶和保温瓶烧、装开水永不结垢,老天赐予的天然矿泉水清凉甘甜任您喝个痛快,姑娘喝了皮肤白嫩、漂亮嘴甜,小伙喝了长得英俊帅气、风流倜傥,男女不易出老,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在漫长的繁衍、发展、承传生息过程中,排佐苗家人养成了他们特有的豪爽、义气、坦荡、贤惠性格,他们勤劳持家、能歌善舞、爱养水牯牛和喜爱斗牛。热情好客的主妇饭前让您先尝一碗用她自制的苗家土酒药亲手酿制而成像蜂蜜一样甜的糯米甜酒,饭中再拿出用苗家土酒药花费很长时间才酿制成的香甜好喝、回味悠长和具有保健作用的土辣酒或泡甜酒,唱着称颂客人的章华句美、意蕴富有哲理的敬酒歌一首连一首、一杯又一杯盛情的劝您一醉方休才解怀。遇上贤惠又家境好的主妇,还会赠送一根自己手工织的苗花带给您纪念。下酒饭的全生态酸汤鱼、泡酸竹笋和牛肉、猪肉,还有狗肉稀饭等,可堪称美味佳肴,风味别具一格,不仅可口吃得舒心,还能开胃令您饭量大增、解酒和养体。

排佐苗家人,民风淳朴而浓厚,节日较多,如翻鼓节、苗年节等,尤以九月翻鼓节最为隆重。刘姓族人先祖把农历九月第一个龙天这一吉利日子定为翻鼓节,时间选择寓意深刻,耐人寻味。令人惊奇叫绝的是,不论干旱多久,每到排佐翻鼓节三天内必下雨。节日举行三天,节前一天杀牛,刘姓族人节日第一天用煮熟的鱼和牛皮祭祀祖宗和天神,庆丰收,祈家庭和睦、子孙出息、家业兴旺发达。节日三天中对酒当歌,好酒好肉招待客人,举行民族民间文化特色活动,主人、客人尽情吃喝享乐。最富特色的活动项目有跳铜鼓舞、斗牛、苗歌比赛。排佐人对铜鼓很敬重,对跳铜鼓舞情有独钟。跳铜鼓舞很有讲究,选择指定家境各方面较好的刘姓人家,在楼上堂屋跳,铜鼓须用东家苗腰带系紧吊在堂屋中间楼枕上,东家或敲鼓师先用酒喷洒在铜鼓上庄重敬之,然后才能敲鼓和跳鼓舞,与其他苗寨在地上跳不同,敲鼓的方法和调子也不同,舞步有三步、五步等,男女不分,自由组合,两人一对手拉手一对接一对围着铜鼓绕圈圈跳,当中可以变换步调。男女老少、主人客人均可自由跳和参加比赛,取胜的队发一面奖旗和给每位队员纪念奖品。姑娘们穿着民族盛装花枝招展,小伙精神抖擞眼光流盼,敲鼓师则右手拿软布棒锤左手拿根小木棒摇头摆脑的有规律地交替边敲边跳,陶醉之至,鼓场严肃而其乐融融。人们在这三天三夜里尽情的跳呀舞呀,清脆悦耳、雄浑响亮、节奏感强的铜鼓声和着整齐明快的踩鼓点声响彻整个寨子,令您感觉到韵味浓浓的民族节日气氛。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排佐苗族铜鼓舞,将从闭锁、外界无知走向开放、走出山寨,更多地为世人所知晓、欣赏、喜爱和发扬光大。

最吸引人的要数斗水牯牛了,活动特别精彩,从定翻鼓节开始祖宗就指定了专用的斗牛场,牛还没拉进场四周就已挤满了观众。老牛(头班牛)、中牛(二班牛)、小牛(三班牛)分等比赛,赛事三天,各等赛出第一、第二、第三名之后,举行发旗颁奖(发奖金)仪式,鸣鞭炮向胜者表示祝贺和活动结束。整个节日活动很隆重,热闹非凡,活动结束了,客人们才依依不舍离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大开发的到来,从排佐到四方山近万亩茶场正在开发之中,不到三年,一道亮丽的风景将展现在人们面前。交通也极其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正在施工的连接丹雷公路到排佐的水泥路、排佐至兴仁油路和走新华、四方山方向镶边公路以及乌湾、排夫方向的通村公路使这里成了重要的交通枢纽。

排佐现在全村近300户人家,1200多人口,95%是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苗寨。排佐因山美水甜,物产丰富,地理位置重要,人居环境佳,是历朝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早在古代就有人开田、居住,历史悠久,现还保存着一些极具研究价值的文化古迹。据传,排佐的居民很早以前曾多达360户,后因战乱、瘟疫等,人口锐减到逃光,再后来有人重新搬迁来住,时至今日才渐渐恢复。还听说后来到这里居住的苗族先祖们为了防止外人来抢住,悄悄用七口铁锅把位于寨中即水塘东北角的一眼井泉封堵住了,填上泥土埋得极深,现在的池塘才变成死水塘,但只要下两天以上的大雨还能冒出大水来。寨人曾试图重开挖找过这股水源一次,但还没找到就半途而废,盛为惋惜。在塘岸的西南侧,古树参天,尤以名贵树种红榉木为盛,东侧有一棵树干要3个大人才合抱住的高30余米的千年古树--鸡钩树,树冠犹如一把大绿伞几乎覆盖了整个南侧塘角。在塘坎的西侧,有一块清朝道光三十二年立的青石路碑,碑高1.5米、宽1米、厚0.1米,上部刻着“来往益利”四个大字,大字下部刻有近百人的姓名及银两,大多为潘姓,落款“都匀府八寨永安司”,字较小,尽管历经几百年的日晒雨淋却很耐风化,碑里的小字还清晰可辨。距路碑十余米的对面—鸡钩树脚,有一截1米多高的可能与石碑同时代立的石柱,柱头凿有5个手指头大小的圆窝槽和似5只手指的条形槽,表示什么含义和干什么用,至今还是个谜,有待历史研究爱好者去破解。

三座雄伟的山峰中,闻名遐迩的数北面的牛角峰,从东南方向看因极像一只宽大的牛角而得名,也因像老鹰的大嘴和老鹰常来停歇,故名老鹰咀,外人又还叫做排佐尖坡。此山山势陡峭,北面是绝崖,尖、险、峻、奇,直插云霄,经常云山雾罩,时有排佐寨上和邻近村寨信奉山神的人到这里宰鸡烧香敬神、留钱买土,远近闻名。与牛角山相连的北面小山,解放军在上面修过碉堡,用于侦察和打来自各个方向的土匪,临解放才撤走,还有遗迹。南面山叫别夺坡,坡西面平坦处沿山势从上而下修有一条长约400米、高2米的古战壕,目前还无法考证是哪个朝代修的。猜测从前的排佐居民骤然减少和逃光可能跟修战壕的年代有关。在排佐的历史上,曾经出过一位武功高强、力大无比的像武松一样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高人,姓唐,人称“唐打虎”,轻功也极为了得,可惜没有传人。解放后,寨上还出过两位丹寨县县长人物,可谓地灵人杰,人才辈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