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中心
  • 政务微信
  • 政务微博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丹寨 > 文化旅游
丹寨县多举措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遗项目——苗族蜡染技艺
字号:

丹寨苗族蜡染技艺主要分布在扬武镇、排调镇一带;以扬武镇的排倒、排莫村为中心,整个区域约50多平方公里,二十几个自然村寨,一万多人口。工艺流程为:布料制作、蜡液制作、蓝靛制作、画蜡、浸染、脱蜡、缝合等十来道工艺。图案可分为“几何纹”样和“自然纹”样两大类。几何纹比较抽象概括,最具代表性的有“涡妥”纹;自然纹样多以自然界中的花鸟鱼虫作图案的素材,随心所欲地创作,活泼流畅,造型生动,富于夸张,乡土气浓,富有童话般的梦幻色彩。主要制作为:日常生活用品,有女性盛装和童装、床单、背面、背包、背带、挎包,丧事用的寿被等2006年,苗族蜡染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此,并多举措做好保护和传承。

(一)规范传承人管理,激发传承人对蜡染传承的责任感、

 使命感、荣誉感、自豪感。一是加大培训传习力度。近几年来,丹寨县积极鼓励传承人举办传习培训班,开展传习活动,并根据传习班的规模和内容,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截至目前,丹寨县共下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蜡染技艺项目培训经费30余万元,二是培养传承人的传承责任感。通过各种传承人培训、会议等场合,鼓励县级以上传承人每年完成3次以上传承活动,对于州级以上传承人,则硬性安排每年的传承任务,对消极完成的予以警告,并扣发传承补助。三是营造良性竞争氛围。在各级蜡染传承人中开展传承能力比拼大赛,从技艺水平、讲授能力两方面进行比拼,营造了传承人之间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四是多给传承人机会和荣誉。鼓励蜡染从业者积极参加县内外、省内外各种手工类、非遗类比赛,让他们在活动中砺炼传统手工技能,增强传承自信和创业精神,以此提高了传承人的荣誉感和积极性,确保了传承工作的连续性。

至今,苗族蜡染技艺主要传承村寨7个(高寨、排莫、排倒、基加、双尧、乌湾、远景),传承中心地域范围得以保持,全县共有苗族蜡染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0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2人,州级1人,县级36人。蜡染传承人群人数达1366人,较2006年有所增加。有苗族蜡染技艺项目传习所5处,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1处,州级1处,县级1处。各级传承人创办蜡染手工企业13家,蜡染合作社15个,社员500余人,每年生产蜡染产品20万件以上。

(二)鼓励传承人、合作社和企业保持丹寨蜡染风格和特色。

在蜡染产业发展的同时,为迎合市场需要,各企业、合作社作坊中画出来的部分图案中,受到榕江风格、安顺风格、黎平风格,甚至汉族年画风格、湘徽纺织品图案风格、苏浙蓝染风格影响较大。为保持丹寨特色,我们以传统图案比赛、培训课上强调等方式,告诫、鼓励、支持蜡染匠人们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同时,必须牢牢记住丹寨蜡染图案风格,保持住丹寨特色。

(三)指导传习所和示范基地发展非遗手工产业,建起非遗创业就业平台。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文创基地申报工作、名师大师工作室申报工作、文化示范村建设工作,进一步促进非遗传承实现常态化、阵地化。目前宁航蜡染等9处蜡染非遗扶贫工坊带动各蜡染传承村寨200余户参与生产,并带动生态移民17户。

(四)大力推进“非遗+扶贫”,引导非遗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产业发展。一是用好万达小镇平台,密切指导和配合万达方面进一步打造非遗主题小镇,以游客消费带动苗族蜡染手工艺产业进一步繁荣发展,带动全县非遗手工产业快速形成规模。截止目前,丹寨县万达小镇共有52个非遗手工店铺,其中蜡染相关店铺11家,从业人员数41人,从业人员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余人,人均年工资3万元左右;与合作社(公司)合作9个,带动社员21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0余人,年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二是以点带面,促进全县蜡染手工产业健康发展。积极指导传承人以生产经营性带动项目的传承与保护,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形成“公司+农户+电商”的新发展模式,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目前,全县正常运营的蜡染手工企业13家,蜡染合作社15个,社员500余人,其中,2021年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