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中心
  • 政务微信
  • 政务微博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公开 > 应急管理
地质灾害防护常识
字号:

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称为地质灾害。危害最大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有泥石流、滑坡、崩塌等。  

一、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或斜坡上由暴雨、冰雪消融等引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巨石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常与山洪相伴,其来势凶猛,在很短时间里,大量泥石横冲直撞,冲出沟外,并在沟口堆积起来。  

斜坡上的岩土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下滑,这种现象叫做滑坡。滑坡在斜坡上常呈圈椅状或马蹄状地形,具有环状的后壁、拉开的裂缝、多级的台阶、垄状上凸的前缘等地貌特征。滑坡大多数在暴雨或人类活动后突然发生,也有滑坡体经历数年、数十年的缓慢变化后突然滑动的情况。  

引起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或融雪,河流、洪水等地表水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人类的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堆载、爆破、水库蓄水、泄洪、开矿等。此外,海啸、风暴潮等也可诱发滑坡。滑坡轻则地面开裂、房屋倒塌,重则堆埋道路、堵塞河道、摧毁各种工程设施,必须严加防范。  

二、滑坡的前兆  

1.大滑坡发生前,会出现断流多年的泉水“复活”的情况,也可能出现泉、井水突然干涸、井(或钻孔)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部或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纹,标志滑坡体已进入临滑状态。  

3.大滑坡之前,滑坡体前沿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  

4.大滑坡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声音。  

5.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体(土体)会出现小型坍塌和松动现象。  

6.大滑坡之前,滑坡体上长期位移观测资料中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明显的临滑迹象。  

7.滑坡体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8.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形。会出现猪、狗、牛等家畜惊恐不宁、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树木枯萎或歪斜等现象。  

发现这些滑坡的前兆后,要立即采取预防措施。  

三、什么是崩塌  

陡峭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最后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引发崩塌的原因与滑坡类似,其中有自然因素,如大雨、暴雨和长时间连续降雨、地表水的冲刷等; 也有人为因素,最多见的是坡脚开挖,造成陡峭面而发生崩塌灾害。崩塌的影响范围和规模比滑坡相对要小,但崩塌是急剧的、短促的、猛烈的,同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  

四、遇到滑坡或崩塌怎么办  

1.行人与车辆不要进入或通过有警示标志的滑坡、崩塌危险区。  

2.当发现有滑坡、崩塌的前兆时,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同时通知其他受威胁的人群。要提高警惕,密切注意观察,做好撤离准备。  

3.当您正处于滑坡体上,感到地面有变动时,要立即离开,用最快的速度向两侧稳定地区逃离。向滑坡体上方或下方跑都是危险的。  

4.当您处于滑坡体中部无法逃离时,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但一定不要和房屋、围墙、电线杆等靠得太近。  

5.当您处于滑坡体前沿或崩塌体下方时,只能迅速向两边逃生,别无选择。  

五、遇到泥石流如何避险  

1.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2.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3.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向沟岸两侧高处跑,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  

4.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提示  

●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沟底。  

●行车中遭遇崩塌不要惊慌,应迅速离开有斜坡的路段。  

●因崩塌造成车流堵塞时,应听从交通指挥,及时接受疏导。  

●雨季时切忌在危岩附近停留。  

●不能在凹形陡坡、危岩突出的地方避雨、休息和穿行,不能攀登危岩。  

●山体坡度大于45°,或山坡成孤立山嘴、凹形陡坡等形状,以及坡体上有明显的裂缝,都容易形成崩塌。  

●夏汛时节,人们在选择去山区峡谷郊游时,一定要事先收听当地天气预报,不要在大雨后、连阴雨天进入山区沟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